被拆迁人是怎样取得补偿权?
发布时间:2019-10-16
推荐阅读: 拆迁补偿 拆迁安置 强制拆迁 拆迁纠纷 拆迁协议 征地程序 征地拆迁 征地补偿标准 征地赔偿

随着我国城镇化步伐的加快,各地开始进入了大范围的房屋拆迁活动,而大家都知道在拆迁人对他人的房屋、承包的土地进行拆迁或征收时,是要给予一定的补偿。也就是被拆迁人具有补偿权。而这个补偿权的取得前提是其房产、承包的土地等被政府依法征收拆迁。下面笔者将围绕被拆迁人的补偿权取得的问题,为需要的朋友做出简单分析。

  拆迁安置补偿是行政补偿。拆迁人在拆迁过程中,由于执法(适用法律的)行为,给被拆迁人造成或将要造成经济上的损失而给予一定的经济补偿,这是一种行政补偿。拆迁人主观上无过错,也不存在违法行为,并可以先行补偿。拆迁人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,实施拆迁,拆迁人的行为是执行职务的行为,无过错也要承担补偿责任,一般以现实直接损失为限,并不完全适用民法的公平等价原则。特别是市政道路拆迁,被拆迁人为了公共利益,为了城市道路建设,为了更多的绿地环境,为了公共服务设施畅通,必须腾让房屋,为国家利益作出一定的牺牲。拆迁补偿类似于国家征用土地补偿。国家依法征用土地时,为了不使被征用人的生产和生活受到较大的影响,国家公平合理的给予补偿。我国土地管理法第46条、47条等条款规定了国家征用补偿。而在某些国家土地是分为国有和私有,在遇到征收或拆迁时政府是按照土地使用用途进行补偿,对于公益项目需要征收土地的补偿是各不相同。而在我国国境内的所有土地、山河等都属于国家所有,在国家所有的土地基础上分为国有土地和集体土地,集体土地是为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以家庭为单位的承包方,但房屋存在私有,房屋拆迁补偿实质上是国家补偿。被拆迁人针对特权行为只能寻求经济利益平衡,寻求合理适当的补偿。不论合同有无规定。实际存在的拆迁灭损、不可预见的过渡意外情况,皆可要求合理补偿。纵使双方达不成协议,没有形成行政合同关系。但针对拆迁人的特权,被拆迁人的经济利益平衡原则在强制拆迁后仍然存在。 综上,拆迁补偿安置是行政补偿。拆迁关系实质上是行政法律关系 。拆迁主体是行政主体与行政相对人,即拆迁人与被拆迁人,如前所述,拆迁人是房屋拆迁主管行政机关及法规授权的组织。拆迁的客体是拆迁行为:对房屋的强行拆除行为、回迁或异地安置行为、差价补偿行为、对拆迁的奖励与制裁行为及其他有关拆迁的行为。拆迁行为因行政主体的单方意思表示而发生,因城市建设的需要而决定拆迁,无需行政相对人的同意,但为了体现行政管理的多样性与灵活性,调动相对人的积极性,拆迁补偿可采取合同的形式进行。 合同的目的是为了公共建设、公共利益。合同的成立必须双方意思表示一致。但合同中行政主体(拆迁人)一方享有特权,被拆迁人的意志不能充分体现,平等原则不能严格执行,被拆迁人针对特权行为只能寻求经济利益平衡,寻求合理适当的补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