这是相当温情的一个瞬间:画面上,一家老小坐在自家老屋前的院子里,满脸笑容地面对着摄影师的镜头。他们背后是住了几十年的白墙黑瓦的老房子,再过些日子,这些房子将被拆除……
近日,西流湖街道在推进郑州西区市民公共文化服务区拆迁改造中,聘请了多名摄影师,为拆迁户们免费拍摄全家照和老人肖像。他们在老房子前、街道小巷里为即将告别的居民们留下了永久的记忆。从爷爷辈就传下来的老掸瓶、青花瓷的茶叶罐、老纺车、老枣树……常庄、刁沟、址刘3个村因为拆迁改造,许多物件都难以保留了,于是,摄影师们入户免费为村民拍摄老宅子、老物件、全家福,帮村民保留下祖祖辈辈居住的老宅的记忆。
上周末,常庄村的村民李红河在家忙着打包、拾掇大小物件,居住了46年的老宅子马上要拆了,虽然“回迁的时候就能住上大别墅”,心里总还是恋恋不舍。正收拾着,两名摄影师,一个端着相机,一个扛着摄像机,进了院门。
“老弟,先拍张全家福吧!”在70岁高龄摄影师陈光挥的张罗下,李红河一家6口人在老宅前,站的站,坐的坐,“咔咔咔”几声快门,全家人的笑脸,连同身后的老宅,瞬间被定格。
“给我家的老纺车也照一张吧!”李红河拉着陈师傅的手,走到家里的纺车前,“这台老纺车可是我们家的老古董了,是我太奶奶传给我奶奶,我奶奶又传给我老娘……”
“还有我这磨豆腐的磨盘也给我照照,看着它我就想起逢年过节全家老小磨豆腐的场景……”
老宅子里的灶火台、老屋里的老掸瓶、青花瓷的茶叶罐、老扁担、量米的斗、院外那棵老枣树等全都收录在相机里。“以后啊,这些照片都可以拿给我家的后辈看,让他们看看当年我们的生活。”李红河说。
西流湖街道能从拆迁户心理出发,周到地考虑他们的心情,为他们拍摄全家照和老人肖像,无疑是一种充满温情的关怀。这份关怀,相信能缓和居民们离开“故土”的失落和伤感。人是有感情的。人与人之间需要互相尊重和沟通,需要互相扶助和理解,而人文关怀就是沟通心灵的灵丹妙药。对公民人格的尊重,有可能要比物质照顾更容易得到他们的信任,从而创造出一个和谐的拆迁环境。(河南日报)